2019年1月7日,EV世紀在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論壇暨“金輿獎”頒獎盛典上發布《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奉A測,2019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達到172萬輛,同比增長40%。
2018年:高速增長
《報告》預測2018年銷量有望達到123萬輛,增長58.3%。
《報告》稱,2018年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主要源于4個原因:一是補貼退坡。雖然補貼大幅度退坡,但是因為設置了過渡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市場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和消化;二是產品性能在提升。2018年續航里程、品質做工、用戶滿意度都在提升,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的意愿也在提升;三是降低成本。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加,規模不斷擴大,降低了成本。雖然價格沒有明顯降低,但是續航里程、智能化的功能和配置在提升;四是大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和對原油車各種的限制措施,導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新能源汽車。
從2018年1月到11月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的占比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到了7成,達71.7%,插電式混動汽車占到了28.9%,值得注意的是,插電式混動汽車比2017年提升了10%。從前11個月豪華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看,寶馬占據半壁江山。特斯拉、保時捷居前3。其次是沃爾沃、奧迪、奔馳、凱迪拉克,它們基本都是插電式混動車型。
《報告》顯示,6個主要限購城市排名,深圳銷量最多,達到7.6萬多輛。上海、北京居前3分別接近5萬輛,天津、廣州、杭州基本在3~4萬輛左右。
2018年是初創車企的產品交付元年。據統計1到11月有8家初創公司新車交付,它們是蔚來、威馬、小鵬、合眾、電咖、云度、前途、新特,共交付量1.5195萬輛,只占整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2.3%。
2019年:考驗初創企業
《報告》預測,2019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有望達到172萬輛,同比增長40%。
EV世紀創始人、總編輯史寶華認為,2019年新能源汽車增速將趨平穩,增長速度不如2018年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雙積分”的政策會全面實施,企業從2019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會大量的增加。這是從供給側來講的;二是補貼會持續退坡,但是消減補貼退坡的因素主要是在于車企由于產銷規模的擴大,成本會繼續下降。但是主機廠的成本下降壓力會往電池廠商來傳遞,倒逼電池供應商降低動力電池的價格;三是大量初創的公司和大量的合資品牌從2019年會有大量的車型投入市場,極大豐富消費者的選擇。
《報告》指出,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一些顯著變化,如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實現目標“上限”,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高品質合資品牌、豪華車品牌加入,智能化水平提升等。
史寶華分析,2019年到2020年左右,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會有一些階段性的目標,或者說上限的天花板。A級車續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A0級在400公里的續航里程,A00級在300公里的水平。制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進一步提升的有兩個因素,一是整車的價格。二是消費者的需求。實際上,很多消費者并不需要非常高的續航里程,認為過高的續航里程反而會增加電池的消耗、整車的能耗,并不經濟。
2017年到2019年另外變化是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呈上升趨勢。史寶華預測2019年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的平均值應達到160Wh/kg水平。
另外,2019年高品質合資品牌、豪華車品牌會集中入市。這種變化會給國內的自主品牌包括一些新創的品牌造成非常大的競爭的壓力。
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水平也將會有明顯的提升,一些新創車企會推出多款能達到L2和L2.5級的輔助駕駛水平的車型。2019年整體的新能源車企的智能化的水平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些變化將對初創車企是個考驗。史寶華認為,2019年是初創車企的窗口即將關閉。目前他們從產品生產、研發、交付、用戶關系等方面都遇到了問題。首先來自于資金壓力,融資帶來更大的難度,需要通過更多的多元化的方式去獲得資金。另外就是交付,用戶服務的體系有待完善。很多初創車企可能以為自己會做出一點創新的或者顛覆傳統的用戶服務體系,其實并沒有那么容易。史寶華建議初創公司要尋找差異化發展,比如在產品的設計理念,包括在智能化的體驗、新型的用戶關系上,只有這樣才能活下來。
轉自《中國質量報》